|
竹制品厂竹筷次品预防措施消除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发现的潜在不符合原因,防止其发生,确保管理体系持续的有效性和符合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的发现的潜在不符合改进过程。 3.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持续改进工作的组织与协调。 3.2质量安全部负责预防措施实施情况的统计分析。 3.3各相关责任部门负责人配合实施竹制品厂竹筷次品预防措施程序。 4.定义 4.1 预防措施:为了防止潜在的不符合、缺陷或其它不希望情况的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5.工作流程 5.1潜在不符合的发现与识别 a.内审、外审的结果 b.资料分析结果 c.对目标的测量分析 d.过程和服务的监视和测量中发现的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外协商的 e.培训效果的评价 f.相关人员/部门的改进建议或合理化建议 g.管理评审的结果 h.预防措施实施及统计分析结果 i.客户投诉/客户满意度调查分析结果 j.其它情况,如安全专项检查等 5.2潜在不符合的处理 潜在不符合一经发现,由发现人/部门建立《竹筷次品处理报告/品质纠正预防措施》,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后,由潜在不符合的部门负责人确认并负责分析原因、制订和执行措施,直到潜在不符合的原因被消除。 5.3原因分析、制订措施并执行 a.相关责任部门根据收到的《竹筷次品处理报告/品质纠正预防措施》,针对潜在不符合情况深入分析原因,必要时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一起讨论确定原因,分析结果记录于《竹筷次品处理报告/品质纠正预防措施》。 b.责任部门针对上述确定的原因,评价防止不符合发生的措施的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以确保防止潜在不符合的发生。 c.责任部门根据确定的措施,确定完成日期,并在规定期限内有效实施完成,实施完毕后,回馈给《竹筷次品处理报告/品质纠正预防措施》编发部门进行验证。 5.4措施的验证与跟踪 a.《竹筷次品处理报告/品质纠正预防措施》发出部门对纠正部门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实施情况。 b.《竹筷次品处理报告/品质纠正预防措施》发出部门员收到责任部门回馈实施改进完毕的信息后,及时对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验证评价。 c. 对于在验证过程中,发现措施无效或未全面实施,由验证部门要求责任部门重新按照5.3的要求处理。 d. 对于连续两次验证发现同一潜在不符合的措施无效时,由验证部门报告管理者代表依据5.2规定进行处理。 5.5记录的管理 a.预防措施关闭后,由质量安全部对所有数据进行登记、编号、整理保存归档。 b.为消除潜在不符合原因所采取的任何预防措施,按问题的重要性及公司所承受的风险程度相适应,根据实际情况满足公司内外的需要。 c. 质量安全部确保所采取预防措施的有关信息提交到管理评审。 6.相关档 无 7.相关记录 7.1《竹筷次品处理报告/品质纠正预防措施》 上一篇一次性筷子防护管制程序
下一篇竹制品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文章分类:
BRC文件
|